bob鲍勃首页登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

送温暖、讲理论、谋创新这是一群军校学员的“春日行动”

来源:bob鲍勃首页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27 10:20:12

清晨,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温暖而柔和地洒进房间。陆军工程大学学员杨瑷琪仔细收拾着行李,小心翼翼...

产品详情

  清晨,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,温暖而柔和地洒进房间。陆军工程大学学员杨瑷琪仔细收拾着行李,小心翼翼地将一份“特殊礼物”装进背包。

  作为大学“红色薪火”强军故事宣讲团的一员,她将奔赴雪域边关,为常年坚守在那里的官兵带来远方的问候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学校“创客”团队的成员们,正围绕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展开激烈讨论,期待在不久之后的比赛中一鸣惊人;“蒲公英”小分队的成员们走进社区,在不同城市展开党的创新理论宣讲,点燃信仰的火炬……

  送温暖、讲理论、谋创新,这个春天,陆军工程大学的学员们怀着满腔赤诚投身实践活动。不负韶华、砥砺前行,在不懈奔跑的过程中,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  陆军工程大学“红色薪火”强军故事宣讲团走进某边防团,军士毕笑扬为学员讲解连队历史。徐 毅摄

  翻开陆军工程大学“红色薪火”强军故事宣讲团成员的行程表,高原、海岛、戈壁……几乎每名成员都为自己安排了一场边关之行,学员杨瑷琪也不例外。

  去往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的路上,道路崎岖蜿蜒,车辆不时打滑。坐在车上的杨瑷琪,一只手抓着安全扶手,另一只手紧紧抱住胸前的背包。这个普通的背包里,装着从南京带来的几十封信件。

  “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,为完成潜伏任务,战士小祁趴在1米多厚的积雪上一动不动……”3个月前,杨瑷琪跟随宣讲团来到南京市后标营小学,为那里的学生讲述边防军人的事迹。

  现场,孩子们眼里噙着泪花,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杨瑷琪,完全沉浸在一个个感人故事里。

  宣讲结束后,小朋友们纷纷给“远方的叔叔”写信,为他们送上真挚的问候与祝福。

  那时,杨瑷琪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,要亲自当一回“信使”,把孩子们简单而质朴的心声传递出去。

  于是,杨瑷琪又一次千里跋涉来到了这里,见到了“老朋友”——一级上士毕笑扬。看着眼前这位边防老兵脸上熟悉的高原红,杨瑷琪的思绪不禁回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。

  去年,杨瑷琪刚加入“红色薪火”强军故事宣讲团不久,就跟随团队来到这里。宣讲时,看着官兵们期待的目光,杨瑷琪满怀激情地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自己在院校的成长经历。一时间,战士们对军校生活充满了兴趣。宣讲一结束,毕笑扬就兴冲冲地找到杨瑷琪,想和这个军校00后聊聊自己的故事。

  近距离看着老兵脸上的红晕、粗糙的双手和清澈的双眸,杨瑷琪忽然觉得眼眶微微有些潮湿,她本想说些什么,却只是张了张嘴。通过几天的接触,杨瑷琪下定决心,要把这些边防军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。

  一年来,她跟随宣讲团去学校、进社区、到工厂,在一次次宣讲中重温边防故事、感悟戍边精神,这次再把跨越千山万水的纸短情长带回边关,她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。

  “叔叔,但愿你们多注意身体健康……”“谢谢你们一直守护着我,长大以后我要像你们一样保护大家……”毕笑扬小心翼翼地拆开远方来信,为大家深情朗读。

  连队俱乐部里,官兵们笔直端坐、认真倾听,满脸洋溢着幸福。听罢,大家认真地写下回信。毕笑扬还用尽心思挑选了边防特有的桦树叶,仔细地粘在信笺上,送给远方的孩子们。

  薄薄的信纸承载着相隔千里的牵挂,带着直抵人心的温暖。回程途中,杨瑷琪一如来时,紧紧捂住胸前的背包。在她心中,这是一次“双向奔赴”,也是一场属于时代的最美相遇,关乎着家国与边关、希望与未来。

  合上笔记本电脑,学员张宸浩长舒一口气。此刻的他,迫不及待地想向指导教员沈新民报告“青蛙”的情况。

  “青蛙”,是张宸浩和4名战友一起设计制作的高性能仿生机械。近一个月来,他和“创客”小组成员们,围绕“青蛙”跃起的空中姿态稳定性进行了集中攻关,在实现“青蛙”的优化迭代中,也实现了自身的拔节成长。

  上个学期,为了这只“青蛙”,成员们一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。从讨论思路到研究方案,再到着手设计制作,张宸浩和战友们几乎“挤”出了所有的课余时间……

  今年1月底,成员们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仿生青蛙终于亮相。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实验室,并邀请沈教员指导验收“青蛙”试跳。

  启动电机、压缩弹簧,随着一阵轻微震动,伺服电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声,“青蛙”的身体开始向前倾斜。突然,“青蛙”的腿部结构猛然伸展、蹬地跃起,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。

  然而,就在大家面露喜色、准备欢呼庆祝时,眼前平滑的弧线陡然下降,“青蛙”重重地摔在了实验台上。

  “减震系统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,应该是机身的震动导致落地不稳。”捡起“青蛙”仔细检查,沈教员发现了问题所在,“大家别灰心,先思考一下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  彼时,距离学校放寒假只剩下几天。为了可以接着使用实验室的3D打印机,郑雪龙和另一名成员肖枫申请留下护校,继续对仿生青蛙进行改良。护校期间,每天完成执勤任务后,他们总会一起相约学员队的学习室,研究怎么样提高零部件精度,优化零部件配合。

  一天,刚刚巡逻完的郑雪龙来不及休整,一边抖着沾满雪花的迷彩大衣,一边跑到学习室坐下。顶着一张冻得通红的脸,他贴到电脑前紧盯屏幕,生怕错过哪个关键环节。

  又一次线上会议,视频那端,成员们依次汇报自己工作进展:张宸浩对“青蛙”跳跃时的体态做多元化的分析、绘制图纸;张博凯展示着已经修改了很多遍的汇报视频;段程耀则将修改后的产品说明书发到群里再次征求大家意见……

  经过一次次“云端”交流,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最终闪耀光芒。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连接轴强度不足以承担机体重量,于是线材打印代替了原来的光固化打印;打印精度不够,5位成员就一同探讨打印文件的修改;零部件配合松动,再次进行尺寸计算……不放过每一个细节,精益求精的追求推动着团队加速前进。

  在火热的讨论中,一个个新点子、新方法不断涌现。再次试跳,看到“青蛙”平稳落地的那一刻,视频里,五位成员同时欢呼雀跃。

  这只是该团队创新之旅中的一幕风景。近一个月来,他们接连解决了“青蛙”的腿部结构设计、舵机选型、运动机构搭建、图纸绘制等一系列难题。回到学校,带着最新的创新成果,他们又将开始新一轮冲锋。

  与此同时,陆军工程大学“创客”团队中,还有许许多多学员同张宸浩、郑雪龙他们一样,在实践中探索未知、开阔视野,尽情遨游在创新的世界里。

  深夜,检查完已经修改了无数遍的CAD工程图,张宸浩按下给沈教员的发送键。起身远眺,他仿佛看到了即将进行的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。他深知,自己的“创客”征途才刚刚启程,远方,还有无限可能等着他们去探索。

  不久前,陆军工程大学“蒲公英”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们,分别在自己的家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。

  学员胡岑语是辽宁省阜新市人。春节期间,除了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外,他心里还惦记着一件期盼已久的事——为家乡群众进行一次国防安全宣讲。走进社区之前,胡岑语专门去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“充电蓄能”。

  一件件见证战火的藏品、一沓沓暗黄色的史料、一帧帧还原历史的影像……走遍展厅的每一个角落,一路参观,一路记录,胡岑语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。

  带着深深的震撼,胡岑语回到博物馆大门前的广场上。和当天的众多参观者一样,他缓缓走到那座高大的“残历碑”前。注视着碑体上的累累弹痕,胡岑语面色凝重,眼神坚定。回望历史,他对使命与责任、血性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。

  步履不停,走出博物馆,胡岑语立刻紧锣密鼓地准备接下来的宣讲。查找资料、走访了解、请教教员、完善讲稿……几天时间里,他一遍遍反复演练,直到能够自然熟练且声情并茂地完成讲述。

  春日,阳光斜照在会议室窗边的绿植上,展现勃勃生机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里座无虚席,早早等待在那里的人正翘首向门口望去。

  整理了一下军装,胡岑语缓缓推门走上讲台。伴着热烈的掌声,他深吸一口气,向大家郑重敬了一个军礼,开始他的宣讲:“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……”

  从抗战英雄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,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《国家安全法》的出台……台上胡岑语讲得深入浅出,台下大家也听得十分认真,或点头,或深思,振奋人心之处掌声热烈。讲到高潮处,他还展示了一组公开报道的部队实战化训练火热场景,一幅强军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。

  宣讲结束后,不少社区群众走上讲台跟胡岑语交流感受,小朋友们更是将胡岑语团团围住,兴奋地问个不停。看着孩子们眼中那一闪一闪的清澈目光,他仿佛看到一颗颗“种子”正在孩子们心底悄然生根。

  河北西柏坡、山东沂蒙山区……“蒲公英”小分队其他成员的一场场宣讲如火如荼展开。

  “乘风而起,落地而生,我们在红色追寻中感悟使命担当。”学员队组织的社会实践交流会上,胡岑语目光坚定,掷地有声,“我愿做一株蒲公英,播撒信仰火种,点亮真理之光。”